- 太虚 → 太虛
- 近代佛教領袖, 佛教思想家。 俗家姓呂, 名淦森, 浙江崇德人, 清光緒十五年(一八八九)生, 十六歲於蘇州小九華寺出家, 同年於寧波天童寺依寄禪和尚受具戒。 二十一歲曾就讀於楊仁山創辦的祇洹精舍。 宣統三年, 任廣州白云山雙溪寺住持, 因與革命黨人交往不容於清廷, 離粵返滬。 民國初年在普陀山閉關三年。 民國七年與章太炎、 陳元白在上海組織覺社, 出版‘覺社叢刊’(後改名海潮音, 發行迄今。 )十一年在武昌創辦‘武昌佛學院’, 與歐陽竟無在南京創辦的‘支那內學院’, 為當時的兩大佛學中心, 以後數年間, 兩學院間以對唯識學所見不同, 屢有法義之诤。 如兩院間對於《因明作法》之诤, 《起信論》真偽之诤, 《唯識抉擇談》與《佛法總抉擇談》之诤等, 太虛大師與歐陽竟無都是筆戰中的主角, 法海波瀾, 至為壯闊。 太虛大師於唯識學有深入的研究, 他在武昌佛學院、 閩南佛學院、 及多處演講場合, 都講過唯識, 民二十一年, 大師著《法相唯識學概論》, 王恩洋、 唐大圓、 張化聲、 梅光羲、 黃懺華等多人為之序, 可見大師對此書的重視。 大師嚐判大乘佛教為三宗, 他於《論大乘三宗》一文中稱;‘往者嚐據大乘空與非空不空, 合說大乘為一切法空宗, 唯識圓覺宗之二宗。 然以唯識與圓覺猶可分也。 究竟顯了, 乃分為三宗;一、 法性空慧宗, ……以無漏般若主。 法相唯識宗, ……以有為唯識主。 法界圓覺宗: 無為真如主。’ 大師於民國三十六年(一九四七)在上海逝世, 享年五十九歲。 遺著辑為《太虛大師全集》, 全文七百萬言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